祭祀怎么读
祭祀怎么读

祭祀:jì sì,(动)置备供品对神佛或祖先行礼,表示崇敬并求保佑。

 

据现代人类学、考古学的研究成果表明,人类最原始的两种信仰:一是天地信仰;二是祖先信仰。天地信仰和祖先信仰的产生是源于人类初期对自然界以及祖先的崇拜,由此产生了各种崇拜祭祀活动,拜天地、祭神明、祈求神明和祖先保佑风调雨顺,祈祷降福免灾。

 

 

祭祀的时间有:

 

清明节:四月初五,是中国是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之一。清明祭祀的参与者是全体国民从唐朝开始,朝廷就给官员放假以便于归乡扫墓。参加扫墓者也不限男女和人数,往往倾家出动。这样清明前后的扫墓活动常成为社会全体亲身参与的事。

 

端午节:五月初五,是中国年历的一个节日-端午节为驱虫。

 

七月半:七月十四/十五,中国道教称中元节,民俗中称七月半。佛教称之为盂兰盆会,但其是来华以后才有定为这天。

 

十月初一:称之为寒衣节。据说起自孟姜女千里寻夫送寒衣的故事,所谓十月一日送寒衣,哭倒长城千万里,抱骨回乡。

 

十一月十六:此日祭供有请求佛主超度亡灵的意思。

 

十二月二十三:俗称小年,是送灶神、祭祀迎春之日。

 

同时,每月初一、初八、十五、十九、二十三、二十九和三十祭供,以消罪生福。另可按逝者卒日进行祭祀。

...
文史图集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