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翻译及原文
桃花源记翻译及原文 导读:

《桃花源记》是东晋时期文学家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选自于《陶渊明集》。而这一篇文章主要是借武陵鱼人行踪这一条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通过对于桃花源中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的描绘,从而表现出老人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桃花源记原文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桃花源记翻译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渔为生。一天,他顺着溪水行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地散在地上。渔人对此(眼前的景色)感到十分诧异,继续往前行船,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发源地,于是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于是他下了船,从洞口进去了。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的。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到处可以听到。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完全一样。老人和小孩们个个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


村里的人看到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做了回答。村里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做客)。设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就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 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一一详尽地告诉了他们,听完以后,他们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天,向村里人告辞离开。村里的人对他说:“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旧路回去,处处都做了标记。到了郡城,到太守那里去,报告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终于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的隐士,听到这件事后,高兴地计划前往。但没有实现,不久因病去世了。此后就再也没有问桃花源路的人了。


...
热点动态
湖湘文化—人文历史—东晋诗人陶渊明与桃花源(二)
湖湘文化—人文历史—东晋诗人陶渊明与桃花源(二),  ——曾祖父陶侃不是曾为了一个小官而四处奔走么?曾祖父的母亲为了曾祖父能捞得一
623次浏览 查看阅读>>
客家文化—客家风情—桥溪:客家“桃花源”
客家文化—客家风情—桥溪:客家“桃花源”,梅县雁洋镇长教村往东,沿蜿蜒盘旋的公路前行4公里,便是远近驰名的“桃花源”桥
624次浏览 查看阅读>>
湖湘文化—人文历史—东晋诗人陶渊明与桃花源(一)
湖湘文化—人文历史—东晋诗人陶渊明与桃花源(一),   提起“桃花源”,人们便会自然而然地想到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是他,写下那篇脍
789次浏览 查看阅读>>
湖湘文化—湖湘溯源—世外桃源:桃花源风景区
湖湘文化—湖湘溯源—世外桃源:桃花源风景区,桃花源风景区位于桃源县城西南十五公里的水溪附近,距常德市四十三公里。她与大庸
836次浏览 查看阅读>>
桃花源
桃花源记写作背景明代仇英绘《玉洞仙源图》,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广西桃花源记石刻碑本文由晋朝文人陶渊明作于永初二年(421年),文章描绘了一个没有战乱,没有压迫,自给自足,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是当时的黑暗社会的鲜明对照,是作者与世人所向往的一种理想社会,它体现了人们的追求与想往,也反映出人们对现实的不满与反抗。文章原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髣髴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
781次浏览 查看阅读>>
湖湘文化—湖湘溯源—桃花源的来历
湖湘文化—湖湘溯源—桃花源的来历,   湘西北边,有个人间仙境,叫“桃花源”。这里有大片的桃树林,是从一个隐蔽的桃
678次浏览 查看阅读>>
文史图集精选
揭秘:陶渊明所描绘的“桃花源”是否真实存在?
揭秘:陶渊明所描绘的“桃花源”是否真实存在?
揭秘:陶渊明所描绘的“桃花源”是否真实存在?,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真真假假描写了一个叫“世外桃源”的地方。其实,在陶渊明所
湖湘文化—湖湘溯源—桃花源刘禹锡题碑
湖湘文化—湖湘溯源—桃花源刘禹锡题碑
湖湘文化—湖湘溯源—桃花源刘禹锡题碑,   在桃花源入口处,竖着一块丈把高的石碑,上面刻着“桃源佳致”四个大字。这四个
春天赏桃花,你知道古代人是如何看待桃花的吗?
春天赏桃花,你知道古代人是如何看待桃花的吗?
赏花自古以来就是一件非常优雅的事情,所以在古代就有很多赏花的讲究,而春天正是赏桃花的季节,几乎每个公园总会有那么一片桃花林,一旦到春天就会有很多赏桃花的人,如今我们对于桃花是非常喜爱的,那么你知道古代人是如何看待桃花的吗?今天就让族谱网小编来讲一讲。图源自网络桃花远看非常鲜艳,近观粉红如霞,其景就像一幅画,十分美丽,所以对于桃花,就有非常多文人墨客为桃花留下了佳作。像是在《诗经》中,就有非常著名的诗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还有唐诗宋词里,关于桃花的诗词集更是数不清。在唐代,民间种植桃花的情况是非常普遍
陶渊明与《桃花源记》创作探秘
陶渊明与《桃花源记》创作探秘
陶渊明与《桃花源记》创作探秘, 陶渊明    伟大的中国文豪留给湖南两篇名文,一篇是《桃花源记》,另一篇是《岳
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在哪里?是真的存在吗
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在哪里?是真的存在吗
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在哪里?是真的存在吗,陶渊明家乡庐山的某一座山谷中地处庐山大汉阳峰下,总面积约一万多亩,"桃花源"
湖湘文化—湖湘溯源—桃花源方竹与方竹亭
湖湘文化—湖湘溯源—桃花源方竹与方竹亭
湖湘文化—湖湘溯源—桃花源方竹与方竹亭,   一般竹子是圆的,或者是扁的,但桃花源却有一种竹子是方的,俗称方竹。这方竹是
探究奉氏祖先与桃花源有何渊源
探究奉氏祖先与桃花源有何渊源
探究奉氏祖先与桃花源有何渊源,举世皆知的《桃花源记》共321字,《桃花源诗》160字,记叙了自秦国(公元前20
刘宗周行草《桃花源记》欣赏
刘宗周行草《桃花源记》欣赏
刘宗周行草《桃花源记》欣赏,刘宗周(1578-1635),初名宪章,字起东(一作启东),号念台,浙江山阴(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