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文化―碑碣艺术―明肇庆肇庆城隍庙记碑
岭南文化―碑碣艺术―明肇庆肇庆城隍庙记碑,明肇庆肇庆城隍庙记碑位于肇庆市七星岩水月宫。此碑原在肇庆城隍庙,抗日战争中移至
明 肇庆 肇庆城隍庙记碑 位于肇庆市七星岩水月宫。此碑原在肇庆城隍庙,抗日战争中移至龙顶岗,1962年移至七星岩南华亭,现收回今址。明弘治七年(1494年)刻。碑名《肇庆城隍庙记》,陈献章撰并书,碑高1.5米、宽0.9米、厚0.15米,端砚石质,晕首,行楷,“茅龙”字体,自右至左竖写14行。碑左下角缺一大块,原文共371字,现见328字。
陈献章束茅为笔,世称“茅龙字”。弘治七年应学生陈冕之请到肇庆,写有《大水浮舟至七星岩题其上》、《双凤石》等诗。该碑亦作于此时,清宣统《高要县志》有载。碑文介绍了肇庆城隍庙的地理位置,赞扬郡守黄琥的政绩,阐述为官者心正,则天地之心亦正的观点,认为人神一理,神的存在有利于统治者政权的巩固。此碑是陈献章晚年书法佳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https://imgs1.zupu.cn/static/web/img/toplogin.png)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831/5f77025c-05aa-4528-8ff4-390397a5720d.png)
0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831/fc60bb85-0172-4554-b1b5-84e226beefd2.png)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831/77b1b221-2263-4a50-a438-3fe70c458147.png)
打赏
私信
24小时热门
推荐阅读
· 岭南文化—碑碣艺术—明肇庆肇庆城隍庙记碑
明肇庆肇庆城隍庙记碑位于肇庆市七星岩水月宫。此碑原在肇庆城隍庙,抗日战争中移至龙顶岗,1962年移至七星岩南华亭,现收回今址。明弘治七年(1494年)刻。碑名《肇庆城隍庙记》,陈献章撰并书,碑高1.5米、宽0.9米、厚0.15米,端砚石质,晕首,行楷,“茅龙”字体,自右至左竖写14行。碑左下角缺一大块,原文共371字,现见328字。陈献章束茅为笔,世称“茅龙字”。弘治七年应学生陈冕之请到肇庆,写有《大水浮舟至七星岩题其上》、《双凤石》等诗。该碑亦作于此时,清宣统《高要县志》有载。碑文介绍了肇庆城隍庙的地理位置,赞扬郡守黄琥的政绩,阐述为官者心正,则天地之心亦正的观点,认为人神一理,神的存在有利于统治者政权的巩固。此碑是陈献章晚年书法佳作。
· 岭南文化—碑碣艺术—明封开肇庆府封川县修城碑
明封开肇庆府封川县修城碑现立于封开县封川南城门,明成化九年(1473年)刻。碑高1.75米、宽1.02米、厚0.15米。端石质,晕首,楷书阴刻,碑额篆书,碑文27行,每行41字,共957字,左右两角饰有云雷纹。碑文记述修城的原因、经过及城垣规模。丘浚撰文。丘浚,琼山(今属海南省)人,景泰五年(1454年)进士,成化元年,曾作为幕僚帮助韩雍壮族人民起义,写有《平蛮遗迹记》。清道光《肇庆府志》卷五辑录了此碑全文。1985年封开县人民政府公布开建古城为文物保护单位。
· 岭南文化―碑碣艺术―明封开肇庆府封川县修城碑
明封开肇庆府封川县修城碑现立于封开县封川南城门,明成化九年(1473年)刻。碑高1.75米、宽1.02米、厚0.15米。端石质,晕首,楷书阴刻,碑额篆书,碑文27行,每行41字,共957字,左右两角饰有云雷纹。碑文记述修城的原因、经过及城垣规模。丘浚撰文。丘浚,琼山(今属海南省)人,景泰五年(1454年)进士,成化元年,曾作为幕僚帮助韩雍壮族人民起义,写有《平蛮遗迹记》。清道光《肇庆府志》卷五辑录了此碑全文。1985年封开县人民政府公布开建古城为文物保护单位。
· 岭南文化—碑碣艺术—清肇庆康熙御书碑
清肇庆康熙御书碑立于肇庆市阅江楼(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内,原有6方,现存5方,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刻。其时两广总督郭世隆,在阅江楼西侧嵩台驿建御书碑,把他父子所得康熙手迹摹勒石上。据现存于阅江楼的郭世隆述御书来历碑载:“曩在直隶之清苑,闽之庐宫,曾特建御书亭楼,勒之贞珉,以志盛遇于不朽。今移驻岭表,道里悠长,依恋徒切。特于嵩台胜地,将前后御书,并摹诸石”。5方碑刻都是双龙顶额,云纹镶边,下有雕龙碑座,均高2.22米、宽1.10米,端石质。康熙御书碑之一,“端方”二字为大字楷书,《净名斋记》为小字行书。碑中提到的净名斋,在阊门山。康熙三十三年,帝路经阊门山,赐“端方”绫匾及临董字诗扇给郭世隆,当时郭在此督修水利。康熙御书碑之二,诗两篇,行书,第一首是康熙于四十二年赐给郭第三子郭朝祯,第二首是康熙于四十四年赐给郭第四子郭朝祚。康熙御书碑之三,为扇面诗,行书,是康熙于三十五年赐给时任闽浙...
· 岭南文化―碑碣艺术―清肇庆康熙御书碑
清肇庆康熙御书碑立于肇庆市阅江楼(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内,原有6方,现存5方,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刻。其时两广总督郭世隆,在阅江楼西侧嵩台驿建御书碑,把他父子所得康熙手迹摹勒石上。据现存于阅江楼的郭世隆述御书来历碑载:“曩在直隶之清苑,闽之庐宫,曾特建御书亭楼,勒之贞珉,以志盛遇于不朽。今移驻岭表,道里悠长,依恋徒切。特于嵩台胜地,将前后御书,并摹诸石”。5方碑刻都是双龙顶额,云纹镶边,下有雕龙碑座,均高2.22米、宽1.10米,端石质。康熙御书碑之一,“端方”二字为大字楷书,《净名斋记》为小字行书。碑中提到的净名斋,在阊门山。康熙三十三年,帝路经阊门山,赐“端方”绫匾及临董字诗扇给郭世隆,当时郭在此督修水利。康熙御书碑之二,诗两篇,行书,第一首是康熙于四十二年赐给郭第三子郭朝祯,第二首是康熙于四十四年赐给郭第四子郭朝祚。康熙御书碑之三,为扇面诗,行书,是康熙于三十五年赐给时任闽浙...
关于我们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901/fc6ee093-f219-47fc-90da-21bd9721b53d.jpg)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901/ea3c7971-1e11-4045-b81c-880d962d4986.png)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01105/f86bb195-6306-4041-b306-d17003e00182.png)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