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又被称之为敬老节、重九节、登高节、祭祖节,是中国民间传统的节日,是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的名称是得名于《易经》,在《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又为“极数”,指天之高为“九重”。“九”为老阳,是阳极数,两个阳极数重在一起,九九归一,一元肇始,万象更新。所以古人认为重阳是一个值得庆贺的吉祥的日子。
重阳节与除夕,清明,端午,七月半等一样是中国传统的祭祖节日,在这一天祭祖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古代民间在重阳节这一天是有登高的习俗的,所以重阳节又被称之为“登高节”,登高的习俗是源于这一天的气候特点以及古人对于山岳的崇拜;到了近代,九月初九又被赋予了一个新的含义,那就是敬老节,因为“九”在数字中是最大数,又有着久长久远的谐音,所以九上又九、九九重阳,含有长长久久、长寿尊贵的隐喻在里面。
重阳的习俗普及于汉代,在汉代的《西京杂记》中就收录了古代重阳节求寿的习俗,而这也是关于重阳求寿的最早的文字记载了,而重阳节这么名称文字是在三国时期的时候才有的,当时的魏文帝曹丕在《九日与钟繇书》中有相关的描述:“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而后到了唐朝时期,重阳节被定为正式的节日,此后,宫廷民间一起庆祝重阳节,并且还在这一天举行各种各样的活动。